1.第15课白鹅这篇课文描写鹅的句子有哪些?
《白鹅》文中描写鹅的句子:
1、我抱着这雪白的“大鸟”回家,放在院子里。它伸长了头颈,左顾右盼,我一看这姿态,想道:“好一个高傲的动物!”
2、凡有生客进来,鹅必然厉声叫嚣;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,它也要引吭大叫,不亚于狗的狂吠。
3、鹅的步态,更是傲慢了。大体上与鸭相似,但鸭的步调急速,有局促不安之相;鹅的步调从容,大模大样的,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。它常傲然地站着,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;有时非但不让,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。
4、鹅的吃饭,常常使我们发笑。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,一日三餐。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:一样是水,一样是泥,一样是草。先吃一口冷饭,再喝一口水,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。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。
2.白鹅一课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
丰子恺先生的散文《白鹅》以活泼、诙谐、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。
品读着丰子恺先生的文字,一股股乡村风情扑面而来,一丝丝幽默风趣跃然纸上,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跳跃。一只白鹅,一篇小文;一个小动物,一片真情流露。
如何引领学生品味其中韵味,自然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。 1、“余音绕梁”读叫声 在动物界中,鹅的叫声并无什么奇特之处,既没有黄莺般的清脆,又没有画眉般的悦耳,可在作者的心中,却是那样亲切,那样美好。
其实从古至今,描绘声响是最难的。而作者从词语“厉声呵斥、厉声叫嚣、引吭大叫”再到句子“凡有生客进来,鹅必然厉声叫嚣;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,它也要引吭大叫,不亚于狗的狂吠”,一字一句都隐含着丰富的情感。
以有形之姿写无形之声,以无形之声衬有形之姿,可谓“着语淡淡,却极生动;用笔寥寥,却极传神”。而此时唯有读,方能品味其中的韵味,在反复的朗读中,层层推进,余音绕梁,使人如闻其声,如见其形。
2、“大模大样”学步态 鹅的步态这一部分内容是发掘白鹅“有趣、可爱”的一个点,“大模大样”这个词非抓不可,也正是这大模大样的走路,才把白鹅的高傲和傲慢体现得淋漓尽致。“步态从容,大模大样,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。”
丰先生把鹅比喻成京剧中的“净角”,将京韵注入白鹅的形象之中,再加上情感、文化的注解,一只大模大样、憨态可掬的白鹅,在读者的头脑中立刻鲜明起来,立体起来。读着这样的文字,想着这样的画面,这只有趣可爱的白鹅已经不知不觉走入了读者的内心世界。
3、“一丝不苟”话吃相 丰子恺先生花了较多的笔墨来描写白鹅的吃相,这也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。课文先写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,“一样是水,一样是泥,一样是草”;进而举例说,“先吃一口冷饭,再喝一口水,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。”
这样不厌其烦地描写白鹅的吃相,就是想突出它吃相的可笑,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,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,可笑在循规蹈矩、不会变通的做法。在这里,丰先生还戏称它为“我们这位鹅老爷”,明贬实褒,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和叙事中的煞有介事,洋溢着他对白鹅的无限爱意。
就这部分教学而言,可着眼于“一丝不苟”一词,引出“鹅老爷的脾气”,辐射全文,找出课文中具体内容,梳理、品读、感悟,以达到情趣盎然,妙趣横生之功效,那白鹅有趣可爱的形象也就浑然天成。
3.白鹅有什么特点
鹅为水禽,善在水中生活。
群性强,性很勇敢,喜斗。遇人或其他动物时,常头向前下方伸,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。
听觉灵敏,鸣声宏大,又好相应和。 以青草,蔬菜、种籽、糠麸、秕谷等为食。
以下摘自丰子恺有著名散文作品《白鹅》 鹅的步态,更是傲慢了。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。
但鸭的步调急速。有局促不安之相。
鹅的步调从容,大模大样的,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。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。
我们走近鸡或鸭,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。这是表示对人惧怕。
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,颇不容易。那鹅就不然:它傲然地站着,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;有时非但不让,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。
这表示它不怕人,看不起人。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。
我们一伸手,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,而任意处置它。家畜之中,最傲人的无过于鹅。
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。